乐公益

  • 29,034,360
    捐款金额
  • 19039
    捐款人次
  • 3028
    专案总数
  • 56107
    专案人次

「服务分享」与我们的青少年同在

 
世界和平会每年为单位的工作人员安排儿少服务成长讲座,希望对同仁于儿少的社会服务工作能有所助益。2021年,因为疫情的关系,课程虽纷纷转为线上授课方式,但也因此除了本会工作同仁与志工参与之外,也开放一些对此主题有兴趣的民眾一同参与自我成长、增进亲子关系。
 
世界和平会「儿少服务成长讲座」如何与我们的青少年同在
 
如果要给青少年的自己一句话,你会对当年的自己说什么呢?

12月份的【辅导知能】课程主题为「如何与我们的青少年同在?」,邀请到卫生福利部彰化医院的临床心理师—张馥璟,与我们分享在工作现场实际遇到的青少年现况,可以如何一同去面对他们于青春期发展遇到的困境。心理师从青少年的四大面向「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切入主题,搭配发展理论,让我们更能理解青少年行为的背后原因。

有关青少年的年龄定义,随着社会发展改变也有所延长,可以从10岁到24岁。而以发展理论来说,人类的大脑发展也非一步到位,大脑边缘系统在青少年前期开始急遽变化,它支援着行为、情绪以及长期记忆,因此青少年的情绪容易起伏,也是社交敏感时期,心理师形容为「引擎」开始启动的时期(性能很好、油门很轻,容易爆衝),此时受同侪影响大,喜欢追求刺激、也容易成瘾。

青少年中期前额叶变得有组织,开始能执行高阶思考能力,可以解释为发展出更好的「煞车」系统。资讯在大脑的传输能力变得更快也更远,因此大脑执行功能例如:做决定、解决问题和事先规划的能力也会增强。

直到青少年后期,大脑各系统间的连结程度提高,自我管理的机制也成熟,虽然可能尚欠缺社会经验,但已有了成人的理性思考能力,懂得考虑长远的后果。

如果将青少年比喻为一台性能很好的跑车,何时踩油门、何时需要适时的踩剎车,以及油门与剎车之间的轻重缓急,也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学习项目。
 
世界和平会青少年桌游辅导团体
图说:藉由青少年喜欢的桌游辅导团体,协助他们认识自己、表达自己(世界和平会儿少服务写真)。
 
瞭解了在生理上发展所受的影响之后,也就能更同理的进入青少年的心理世界。

青少年是发展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在衝突与矛盾的价值观中去思考「我是谁?」,包括来自家庭从小给予的观念,与自己的价值观產生了歧异、同侪的评价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开始面对社会期待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

此时容易有认知偏误,可能过度乐观,也可能容易焦虑不安、產生想像的观眾不断的审查批评自己,以努力符合外界期待。
 
想了解青少年,也必须往前回溯了解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那往往也影响着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心理师分享了工作现场所遇过的案例,每个人的成长背景都不一样,也许家庭存在着关系衝突,例如常处于冷战或吵架的情况,而孩子也可能是受虐儿或目睹儿。又或者家庭有着各种原因,所以处于脆弱甚至失能的状态,导致对孩子的支持度不足,可能是贫穷、犯罪、失业、未成年、有身心障碍儿需照顾等多重问题。
 
世界和平会青少年线上阅读写作课世界和平会青少年线上阅读写作课
图说:每周两小时的青少年线上读写课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一口氧气,是褪去资源班与过动儿标籤的纯粹时光。单纯浸润在故事中,写作中、感受中,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文字与人、真实与故事的连结(世界和平会儿少服务写真)。
 
根据调查,青少年所面临的的压力来源,往往父母的期待甚至更胜学校课业本身所带来的压力,而这些压力是因为父母无意间、不自觉的比较:手足之间的比较、同侪之间的比较、甚至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比较等,如:「我们家哥哥在念台大外文系,弟弟也在念大学。」(这样的言词,无形之间容易让弟弟觉得……难道我念的大学这么不堪、不能说吗?) 等等言语行为都默默地在孩子内心种下了压力的种子。

心理师提醒,当我们想「导正」青少年的行为时,不用求立即改变、马上给建议,需要慢慢来、跟着孩子的步调走,且记住不要用「教导」的态度,而是可以以聊天的方式,以开放的心胸、耐住性子,「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世界和平会亲子辅导团体
图说:世界和平会鼓励家长与青少年一同参与亲子辅导团体,学习如何互相了解、倾听对方的声音(世界和平会儿少服务写真)。
 
在现今社会变迁加快、与手机网路共存的时代下,青少年面对未来的彷徨、加上网路匿名去责任化的文化,让孩子感受到的压力是随时随地的,这些都是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所需面临的困境。

我们也要理解,在生理上孩子的发展需要时间,如果加上童年时期的失落,以及对情绪的认识和觉察不足,都容易让孩子有防卫心,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心理师说:「青春期就像儿童教育的期末考,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疏忽、敷衍的情绪会以难以招架的方式一一浮现。」

此时我们可以学习站在孩子旁边、同他的步伐一起走,找出可以和孩子好好谈话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所有行为背后都有意义,如此才能一步步靠近孩子的心、了解孩子下判断与决定的歷程。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推荐延伸阅读:
《都是温柔的孩子》
《童年情感忽视: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 却又难以承受?》
 
热门精选
留言专区